
SEO收费还是免费,就能获得免费流量?
December 30, 2020
2021年更换供应商的阵痛
January 16, 2021职业选择: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归小城市?

职业选择难处:大城市与小城市
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精神的生活追求愈来越高,周围的人谈的关注的都是房子,车子,票子,但是很少人会去想难道别人追求的这些也是我追求的吗?
对于只有一处房产的人群,而且从最开始购买的属性就是用来居住的,你有必要去关注房价的涨幅吗?我的内心告诉我自己,没有必要,因为你追求的不是房产增值带来的投资回报,而是去关注周边基础设施是否完备,这样你的生活质量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而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一线,准一线,二线城市来说,房子的居住属性仍旧还在,但是深圳这样的一个城市,房子的附加价值,学位/学区属性则更显得重要,很多人会随着子女从小学,初中,高中不断搬迁,不断换房子,二手房市场就变得异常火爆。
深圳的初中升学率从全国来看是很低的,竞争压力极大,所以初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门槛,很多父母不惜花重金去购置拥有较好的初中的学区房以防自己的孩子在初中就被淘汰,之后只能就读中职院的宿命,好的学区房,比如南山,罗湖,福田很多,这些地段自然房产价值都是上千万的。
即便如此,你的房子注定要进入二手房市场,但是你仍旧有必要过分关注房价走势吗?
我认为仍旧没有必要,因为如果你所处的楼盘市场如果涨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其他区位更好的地段可能涨得还更多,增值的部分仍无法填补你去购买那些好的学区房增值的部分,相反,如果你换种心态,希望大家都不要涨或者涨得不多,可能你之后换房子时需要补足的钱可能比看涨时还更少。
如今,国家的房贷政策趋严,房价调控,稳定房价,防止房地产泡沫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期望房价会像前几年一样疯长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果你去其他别的城市,你会看到每个城市都是大规模的建造房子,这些房子未来肯定是有剩余的,造成二手房供过于求的局面,而如果一旦二手房业主急着抛售这些房产,可能价格比新房都还低,冲击新房市场,所以我的建议是,别把现金过多的投入在房地产上面,尤其是劣质的房产上,回报率会很低甚至亏本。
因此,我认为,如果你只有一套房产,并且用来居住,你完全没有必要去关注房价的涨势,它就是一个账面数字,跌了或者涨了你也折不了现,反而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如今,国家进入十四五阶段,内陆地区发展也是相当快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 我觉得沿海地区跟内陆地区的发展差距会逐渐的缩小,一些内陆城市现在可能没有的设施,技术,可能在之后的5年会弥补那些空缺,当这种差距变得很小时,越来越多人会觉得在内陆地区生活,甚至在老家的城市打拼更有幸福感。比如你在深圳你可以最先尝到共享单车带来的便利,那时候你们老家还没有,不过过几年之后也许也开始在投放运营,这种现象可能你也已经经历过,深有体会。当在外务工的游子觉得老家已经有那么多便利的设施,和大城市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他们的想法会发生一些微妙的转变,这种转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愈加明显,尤其是对于无法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买房的群体来说,这种感觉会很强烈。
作为年轻人,也不要把目光局限于于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地方,觉得我离开了这个地方就没法活了,但是事实是真的如此吗?
你在一个地方积累了很多资源,人脉,比如供应商,服务商,换一个地方就用不上了?随着我国高铁线路的众贯交错还有物流运输的极大便利,5G应用,视频会议,未来,物理距离的限制会越来越小,如果你有觉得有必要,你可以乘高铁一两个小时到珠三角当面谈谈。但是我想,见供应商估计也不会每个月经常见,但是你仍旧可以继续合作。
在我看来,很多三四线城市基础设施都已经越来越好了,地广,环境好,资源竞争少,我相信很多不喜欢太多人,不喜欢拥挤的朋友宁愿选择小城市的慢节奏生活,所以会有一部分的人回流到三四线城市。
按逻辑上来讲,比如深漂,有能力在深圳买房的人会留在深圳,没能力在一线买房的会选择自己可以够得着的二三线城市买房置业定居下来,比如东莞惠州,剩下的都会努力往自己老家所在的城市买房,市里或者县城里。但是有究竟有多少比例的人会去自己一个不熟悉的二三线城市生活现在还是一个问题,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只是一个投资行为还是将来某一天用来居住的。但是用来居住的概率我觉得不会很大,第一,人都是社群动物,如果没有朋友,亲人在那边一起过,相信幸福感归属感也不是很强,第二,离工作的地方深圳有些远,来回跑不方便,很费时间,很折腾。
以前数学概率统计有一个叫正态分布的曲线图,这个图适用于很多现实中的很多情况,学生时代,高分人数少,排在中间分数的这部分人数最多,现在职场时期,能在深圳买房的精英是相对的少数,但是中间还有很多中游的朋友们,这部分人的需求才是较大的需求,占据着很大的比例,或许你抓住了这部分的需求,如果你买房产用来投资,可能将来变现会相对容易一点。

大部分人选房无非看中以下几点
- 学区 (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话,很多都需要学生考进去,在不在学区不是很重要)
- 商业综合体(购物商场,电影院)
- 休闲娱乐去处 (公园,体育中心,图书馆,少年宫等等)
- 公用基础设施(菜市场,医院,交通)
- 未来规划,增值潜力
- 其他
我想,大部分人都是通过这些来购买决策吧,因为这基本涵盖了一家子的衣食住行,其他东西也是可有可无的,它们的存在只是锦上添花,并不能影响你生活很多。
但是有些人就很在意这个超市是不是离自己很近,学校是不是离自己很近,公园是不是很近,恨不得所有的东西都在他们小区,都在他家门口,说别人的小区很一般,有种优越感。其实在一个不是很大的城市,几十分钟的路程就可以横穿整个城市,根本没有必要去比较,有些人喜欢热闹的商业区,可能人家想在周围做些生意,但是需要做好晚上很晚才能入夜的烦恼,有些人喜欢安静,喜欢依水而居,希望一个有水的公园,希望常在周围跑跑步。
今年国庆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希望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把学到的本事用到建设美好家乡的事业上。
这么多年,我常在想,城市与乡村的界限在哪里,我丢不开城市的什么?
城市,固然有它的魅力,但是乡村还是有城市没有的味道和景象。你看不清城市的夜空的流星,因为这里灯火通明,天空似乎被这些灯散射的光盖住了,你看不到星星,天空看起来很高,你体会不到节气的更迭,你看不到洁白的秋霜,夏天你也看不到流萤,这些只存在于我的记忆里。
临末,我丢给你一个选择题,你会选择哪种生活方式
你有能力可以在大城市买房,比如你有300万手上,你会选择
- 果断上车,先买房再说,坐等房屋增值,然后以后置换大点的房子,同时需要还房贷利息
- 用一部分钱在老家的城市买一套大房一步到位,然后用剩余的钱投资,用产生的利息来养房子的房贷和生活成本